③课程体系建设没有经过专业的调研和论证,开课随意性很大。各学校专业课开设课时数差别颇大,开设的主要专业课程少则4门,多则近10门。
④教材建设落后于教学需求,现在主要使用的专业教材是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赵佛蓉教授主编的《口腔护理学》、《眼耳鼻喉口腔护理学》、《五官科护理学》以及相应的专科操作视频教材。国内尚未编写出成体系的口腔护理专业专科教材,更未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中国化口腔护理人才培养体系。
改善我国口腔护理专业人才
培养不足的对策
通过多方探讨和论证,我们认为应创建“产教融合,医教协同”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医院、院校结合,共同推进学科、专业、课程一体化建设。以临床岗位胜任能力为核心,从知识、能力、职业素养三个方面制订和实施口腔护理专门化方向人才培养方案,从而改善我国口腔护理专业人才不足的现状。
明确口腔护理专门化人才培养目标
17世纪中叶,口腔医学从临床医学的外科学系统中分化出来并逐渐形成体系,既与其他一级医学学科有共性,又有自身鲜明的特色。口腔医学的发展促使口腔护理专业性越来越强。从早期的中等教育到高等教育,从早期的医生助理角色到“四手操作”,从协助医生开展治疗工作到口腔健康指导等多个方面、多个层次。
现阶段口腔专科护理对岗位的分工更加精细,逐步分为口腔修复、口腔正畸、口腔内科、口腔外科等多个亚方向,涉及减轻疼痛、控制和预防口腔疾病等多项任务。但是,我国尚未将口腔护理作为一个单独的专业。因此,必须先从高等学校的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改革入手,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衔接配套,加强行业指导、评价和服务,推进行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设计“能力型”口腔护士的人才培养方案,所谓“能力型”,是指既具有医学人文精神,又有专业理论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口腔护理技能型人才。
打造高水平口腔护理专业师资团队
高水平的口腔护理专业教师是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关键,我们从学校层面给予支持,制订了专门的师资培养计划。
①深入开展“双师型”师资培养培训。有计划送培护理专任教师参加口腔专科护士规范化培训或连续进修;积极组织相关人员参加口腔护理专委会的学术活动;鼓励教师到相关医疗卫生单位培训及实践锻炼。
②初步构建科学、长效的口腔医院院方教师聘任管理、教学效果评价制度。
③改革教师聘任制度和评价办法,引进优秀医疗卫生行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专兼职教师。
口腔护理教学改革试点班开班仪式
建立口腔护理专业人才培养体制
口腔护士培养只靠医学院校或口腔专科医院单方的力量,均难以满足口腔行业迅猛发展的需要。因此,医学院校迫切需要结合临床专科医院,形成多层次的学历教育体系,采用多渠道整合行业资源。
科学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明确产学研结合,医教协同模式。邀请高水平的口腔医学、口腔护理专家参与专业建设,对专业、课程、质量评价体系进行持续的评估与改进,坚定以“患者健康为中心”的口腔护理理念,突出“三个阶段三种能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特点,创建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三阶段分为:
①基础阶段:学习医学基础知识,增加口腔解剖生理基础及一般的口腔检查技术;
②通科护理知识培养阶段:以通科护理专业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为主,强化口腔“四手操作技术”;
③专科护理知识培养阶段:以临床护理程序为主线,开展口腔专科的护理常规技术、口腔医院感染管理、口腔预防保健等口腔护理的专科理论和实践教学。三种能力的提升是指:
①基础理论整合能力的提升。以口腔护理专科知识为特色,实施整体护理质量的优质化;
②实现临床技能与院校技能体系与考评对接能力的提升。以横向课题协作、签署非直属医院合作、师资进修等形式开展深入的医教协同,与时俱进地设计临床技能核心项目和培训指南。
③口腔专业素养和人文精神能力的提升。口腔临床医师在忙碌的技术操作过程中,迫切需要接诊口腔护士能初步为患者提供一些专业指导以及专业以外的沟通交流,减少医患矛盾。
设计课程体系
根据中华护理学会口腔专业委员会制订的相关要求,采用德尔菲法,开展广泛调研分析。经过两轮以上征询,三级医院口腔科和三级口腔专科医院专家小组的预测意见趋于集中。建议设置科学的适合口腔护士专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关注与之配套的口腔护理专科教材的建设。将临床核心能力评价标准与学校现有的护理课程体系相融合,分清核心课程、功能课程、公共课程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岗位胜任力为抓手,筑牢专业理论,强化基本技能、增强医学人文教育。
改革口腔护理专业教学方法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开展教学工作,将传统的师徒制教学与现代的虚拟仿真技术相融合,采用翻转课堂,PBL、CBL等学习方法。建设高仿真的临床口腔护理专业实验室,模拟病房,让学生熟悉未来工作环境,提高临床实践能力。
姚永萍副院长多次与四川大学口腔医院护理部
赵佛蓉主任开展教学研究
作者简介
姚永萍,女,四川护理职业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四川护理职业学院附属医院党总支书记,藏族,中共党员,硕士,副教授。四川省卫计委第四届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四川师范大学校外兼职硕士生导师,中国老年医学会教学专委会理事、四川省中职医药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四川省口腔医学会护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从事卫生职业教学、管理22年、医院管理8年,主持课题省部级等课题7项,发表论文10余篇,主编教材3部。指导大学生“双创”,为四川省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成员,指导双创项目取得全国高职高专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等佳绩,积极探索医教协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着力打造“双师”教学团队、高水平医学实训中心,承接多个教改试点项目。
第208期07版
★转载请获作者及本公众平台许可返回搜狐,查看